本文转自:益阳日报

彭唬与他的米糠腊牛肉。刘馨予摄

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馨予 通讯员 赵园

4月22日清早,南县麻河口镇靠近集镇的六百弓村,赶早的人已经有了动静。都说早市的肉菜最好,在集镇东头,村民彭唬也开始了他的买卖。和集镇上的其他人不同,彭唬的买卖对象可不是村里的父老乡亲。只见他优哉游哉一边哼着歌,一边从挂肉架上取下一块腊牛肉,掏出手机将其从头到尾“展示”一番后,开始向朋友圈里来自天南地北的网友们兜售。“新鲜食材,吃得放心,这是今年生产的米糠腊牛肉,品质一流,赶快下单。”带点口音的南县普通话并不影响彭唬将自己的农产品卖得飞俏。如今,彭唬的合作社占地700多平方米,包括1个厂房和3个冻库,销售的农产品有近20种,每年可为其带来收入7万余元。

彭唬的产品卖得好,并不是因为他有出色的带货能力,而是因为他实实在在地抓住了食物最根本的卖点——美味。“80后”彭唬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南县人,出于对美食的热爱,当年20岁的他选择和当地许多“80后”一样背井离乡,成为一名湘菜大厨。为了心中的梦想,他在厨师行业坚守了16年,先后辗转了十几家饭店,还在星级酒店任过大厨,薪资一度十分可观。“可能是年龄到了,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。”彭唬自嘲,36岁过后,他总是觉得自己的锅里勺间缺少家乡的味道。2019年,彭唬回到南县,并于两年后创办南县彭唬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开启自己的家乡逐梦之旅。但是彭唬的返乡创业之路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容易。最初售卖农产品时,湘菜大厨的名号并没有打响,销售颇为惨淡。而且他制作腊牛肉的原材料是巴西进口牛肉,成本相当高,让他损失不少。

万事开头难。彭唬想着,既然自己已经选择了返乡创业,就不能因为一点困难而退却。紧接着,他没有气馁,利用自己几十年来在柴米油盐里积累起来的经验,为肉品质把关,研制新的工艺。同时,运用自己在餐饮业积累的人脉与销售渠道,将自制的米糠腊牛肉销往各大饭店。

很快,以纯天然米糠作为熏制原料的腊牛肉,不仅比一般的熏制肉品色泽鲜亮,而且没有烟熏的味道刺激咽喉,很好地保留了牛肉本身的香味,得到广大食客的青睐。当他看到米糠腊牛肉的身影出现在各大饭店的食谱上、餐桌上时,彭唬终于觉得,家乡的味道融入了锅里勺间。

除了招牌产品米糠腊牛肉,彭唬还销售黄瓜片、盐菜心、梅干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。“土做法、零添加”的名号,让彭唬成功从后厨走到了台前。已过而立之年、不再想穿行于厨房的他,也终于用另一种方式,实现了他想让湖南的乡土味道走得更远的梦想。“不仅要卖得掉、卖得好,我还要思考怎样让产品卖得久。”去年开始,彭唬接轨当下新潮的销售方式,开始在网上直播带货,让“湘”味从直播间飘往更远的广州、北京、上海等地。接下来,他也将继续拓展网络销售渠道,促进本土电商产业发展,提高家乡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进一步带动本地优质农副产品的销售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