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西安日报
5月28日,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《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(征求意见稿)》团体标准(以下简称“团体标准”),针对广受关注的未成年人游戏退费问题,团体标准明确划分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、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。
团体标准明确表示,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,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,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,将承担100%责任。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已经依照法律法规,配置了防沉迷措施,因为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,或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,那么,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根据相关消费过程中,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承担对应责任,建议责任比例为30%-70%,并由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。
随着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扩大,由未成年人沉迷游戏、大额游戏充值引发的消费纠纷时有发生,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。有不少未成年人玩游戏时,用父母手机进行大额充值,类似“8岁女儿悄悄‘氪金’玩游戏”“12岁男孩游戏充值十余万元无法追回”的事件屡见不鲜。根据黑猫投诉平台发布的《网游领域2023年投诉数据报告》,2023年游戏领域全年投诉量超11.2万单,高点集中于寒暑假期间,近6成投诉涉及未成年人游戏消费。
团体标准将未成年人网游“氪金”责任方的担责比例进行界定,无疑填补了相关行业的监管空白。一方面,团体标准没有弱化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,这将一定程度引导法定监护人加强对孩子的教育,避免推卸责任和逃避义务。另一方面,团体标准将督促相关游戏厂商和网络平台强化自身责任、做好游戏管理,防止相关后果与责任过度转嫁给相关企业。这将进一步理清涉及钱款该不该退还、怎么退、退多少、责任在谁等问题,有助于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。 (晋钰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