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大众日报

假日随笔

“仪式感”里的新消费□ 熊苗

端午挂艾,是久远的习俗,一度离都市生活越来越远。不承想,如今却以一种新奇时尚的方式重回端午,成为当下不少人过节的标配。

今年一种新式艾草门挂火了。几元一把的艾草,搭配上黄金球、菖蒲叶等花材,摇身变成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艾草门挂,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线上线下购买。除了艾草装饰品,香包、手绳、与龙舟相关的商品等,也都颇受欢迎。对消费者来说,买的是物品,更是一份过节的仪式感、氛围感。

什么是仪式感?可以说,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,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。或者说,仪式感就是一种超脱出实用主义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“仪式感消费”的兴起,体现出人们更加多元化、个性化的消费需求,折射出人们越来越愿意为满足自己情绪、情感需求的产品买单。近年来引发关注的围炉煮茶、登报结婚等“仪式感消费”,都体现了这种消费趋势。

仪式感离不开创新。新式艾草门挂在保留辟邪纳福寓意的同时,主打颜值出众、雅趣十足,靠的就是对传统习俗的创新。除了传统口味的粽子,一批富有创新特色的蔬果、菌类等解腻食材馅料以及粗粮替代糯米等新品粽子,今年也吸引了不少人尝鲜。作为我国首个列入“世界级非遗”的传统节日,端午节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,历经千年传承至今。今天,年轻人用融合现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的新方式过节,新的仪式感里,其实是当代青年和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。

仪式感最终是一种参与感。正是因为这些充满新意的仪式感,让更多的年轻人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,传统文化才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。时代在变,消费和审美在变,节俗也在变,但只要年轻人始终参与其中,文化根脉的传承就不会改变。

今天“仪式感消费”的流行,证明爱美也是一种生产力。不论是爱美好的事物,美好的景色,还是美好的体验,这份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都会转化为消费的新场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。“生活要有仪式感”,对市场供给来说,只要紧扣需求变化趋势,不断优化升级供给,就能持续培育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,实现需求和供给的双向奔赴。